主數據管理平臺采用主數據管理技術,融合了信息標準、數據庫工具、實施方法等方面,形成適合學校的數據共享平臺,為學校職能部門、師生提供更好的數據服務。
主數據管理平臺面向學校各業務系統提供數據交換,并積累主數據。主數據特征體現為結構化、跨部門需要、結果型的管理數據;管理信息系統內部過程性數據不屬于本平臺管理范圍。平臺依托全校頂層設計的信息標準,將主數據從各部門各院系集成并管理起來,建立一個全校學校范圍內的、標準單一的權威主數據中心,以解決標準統一、數據不一致、數據沖突、數據質量低下等問題。主數據中心的數據來源/目標系統(即各部門系統)無需改變,各個數據來源業務系統中對主數據做的更改將同步到主數據中心中,同時通過主數據中心分發到數據目標業務系統中。實現了數據收集的高效自動化,支持標準動態的優化調整,數據同步按需采取實時或周期等方式。采用拉鏈表數據存儲技術,不僅解決數據集成交換問題,也解決了歷史數據存儲和版本問題,可以為數據分析應用提供豐富、高質量的歷史數據。
校級數據標準不統一,導致系統使用和數據交換困難
有了標準,但沒有統一。數據缺乏整體規劃,且學校也未對各系統建設方提出強制規范性要求,使得系統標準無法做到“一個標準”。另外,標準靜態化,沒有根據學校實際管理水平、建設情況持續迭代,無法達到標準動態化的“統一”。
權責不清流向不明,導致數據重復冗余建設
各部門應用系統從自身需求出發,不兼顧學校整體性建設,局部建設的模式出現同一數據在不同地方由不同人員進行維護,導致數據權責混亂,數據大量冗余,缺乏嚴格的數據流向調研,嚴重降低數據質量,無法為后續數據分析提供有效數據支撐。
歷史數據無存檔,無法有效支撐數據挖掘分析
數據采用覆蓋方式進行保存,將最新的數據覆蓋以往的數據,最終導致無法查看歷史數據,更無法提供足夠的數據進行歷史數據的分析。
圖:產品系統架構
如圖所示:
主數據管理平臺包含元數據管理、主數據管理、數據集成等工具;包含元數據庫、代碼標準庫、主數據庫等存儲庫;另外,還包含代碼標準、數據流向,數據質量檢測規則等規范內容;
利用主數據管理平臺中數據集成工具抽取、復制、整合主數據進入校級主數據庫,然后由主數據管理平臺分發數據到相應的應用系統,實現各應用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及互操作,支撐基于集成數據的全局應用建設,加強流程協作;
利用主數據管理平臺中數據集成工具抽取、復制、整合學校有價值的數據進入校級主數據庫,為學校長期發展積累數據,此數據為后期大數據分析做儲備。
(1)、信息標準管理工具
信息標準管理工具提供了代碼標準管理、代碼標準查詢、代碼使用范圍檢索、代碼映射關系、代碼使用情況檢查等多種功能,以幫助學校輕松實現對標準的“制定(Draw)、維護(Edit)、理解(Understand)、分享(Share)、集成(Integration)”等功能。
(2)、數據集成工具
數據集成工具將分散在各個業務系統中的主數據抽取出來,進入到校級主數據庫,形成整個學校內唯一的、標準的和權威的主數據集,從而實現數據的統一集成和標準化,解決了業務系統間交互數據的問題,同時也為數據倉庫應用提供了數據支撐。整個過程保留各業務系統的原有數據庫,不影響各業務系統的完整性。
主數據庫模式以教育部《教育部2012版教育信息化數據標準》為基礎。
(3)、主數據管理
針對業務部門系統還未建立,但往往本地部分數據(例如EXCEL、DBF等)需要提前共享的情況,可以通過主數據管理工具授權給業務部門,通過簡單導入、導出功能完成數據采集,通過主數據平臺分發到其它應用系統。
(4)、集成設計工具
集成設計工具是為數據轉換和數據完整性定義聲明規則,將業務系統中數據庫中的元數據導入或定義,為實際的生產環境生成方案。
(5)、數據備份管理
數據備份管理負責每天凌晨把主數據、代碼標準庫中前一天發生變化的增量數據同步備份到數據倉庫。